归去来兮
序
归去来兮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之一,诗人辛弃疾于南唐末年创作。这首词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的反思和教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归去来兮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化和历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原文翻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远赴则岂不有?万顷波中寄白沙,鸟撄人语黄花岸。归去来啊,田园珍爱,为何不回?我已将自己束缚于内心,何需沮丧独自哀叹呢?明白了过去的不足,又能怎样解释呢?而未来又何时可追啊?如果真心渴望,是不是会跑得更远?即使在波涛里飘荡千里,也会找到一块白沙,让我留下我的思念,听鸟儿在黄花岸上悠闲地啾鸣。
注释
归去来兮: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祈使语气,表达着深深的思念和渴望。田园:指家乡,诗人的思归之情。珍爱:原文中的“将芜”,也可解读为“乡愁之情”。自以心为形役:指内心所承受的枷锁和束缚,使得诗人无法自由地行动。可追:指未来是可掌握的,可以通过不懈地努力而实现。万顷波中寄白沙:动词“寄”前缀为干,后缀为首,表示在波涛中飘荡,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鸟撄人语黄花岸:诗人视鸟儿为朋友,话语富有亲切感,在诗歌中也很常见。黄花岸则表现了良辰美景。
分析
归去来兮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词,通过描写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表达了一个人在外流浪和思乡之间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感悟。从田园的珍爱一直到万顷波中寄白沙,诗人对未来的畅想和对家乡的种种牵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在全词横亘的“去”与“来”之间,又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另一种思考。在声声诉说回乡的情绪中,可以看出诗人把人生的归宿放在了内心深处。他认为,一个人除了要珍爱家乡,更要珍惜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明白自己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不为外界困惑和干扰所左右。这种现世与超世的关照和呼唤,也是这首词独特的价值所在。
结语
辛弃疾的归去来兮,是一首与众不同的优美之章。它以朴素的语言,流转的感情和深刻的意义,打动了无数中国古文爱好者的心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归去来兮在今日之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中,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价值,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