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科后作者孟郊带拼音的(登科后)

登科后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登科后》是孟郊所作,是一首表达自身感情与对世人态度的诗歌。下面,让我们一同领略孟郊登科后的旋律。
第一段:家国情怀
“夜雨寄北,凉风吹衣。梦回山枕北窗栖。”这是诗的开篇。首先表达的是孟郊离乡背井,心怀思念故里的情怀。夜雨凄迷,又辅之以北风,更添凉意。作为登科之士,可谓桂冠加身但孤独寂寞,常常在一个人的枕前感慨万千。但“山枕北窗栖”了,也许是在代代传递文化的路上感到了追寻本心的归属。
第二段:人生反思
“思往事想来兮,中道廿有五。望长安于日下兮,目吴会于云间。”这一段表现的是孟郊对于自己的人生一些反思。回想自己的人生,孟郊感叹怀疑,岁月从指间溜走,自己又在这其中过了廿有五个年头。而现在,他所能看到的是自己所熟悉的长安却被日光所遮蔽,要再次来一次长安之行,似乎已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境。“中道廿有五 ” 另外一种看法,诗人不以人年岁计,而是以太阳周年顺序计算,25转完一周后说廿有五。这种想法代表着孟郊的一种超越。也许看云也是从一种不同的视角看人生,以及所能看到的之有限的局部,最后显露出一种超脱,学会宽容,懂得珍惜现有。
第三段:为人处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资治通鉴兮,元和十年而始成。”这一段表达了孟郊对于为人处事的想法。“念天地之悠悠”,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深奥。孟郊从这种深刻源头反省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人生命运的无常。而“想资治通鉴”,呼应之前的“夜雨寄北”和“思往事想来兮”,诗人的表达大了一些,就是对历史、对人类所经历一切好的坏的的隐念和梦想。诗中提及的“元和十年”,是做为唐中宗大历元年。作为当时历史上的写作经典,他的希望自然而然的体现出他对于自身责任与社会贡献的关注。
,孟郊登科后这首古诗言短而意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