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四则运算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节:加法运算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加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的值相加,得出它们的和。例如:2+3=5,表示将2和3相加等于5。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加法的性质。加法具有以下三个性质:
- 结合律:a+(b+c)=(a+b)+c
- 交换律:a+b=b+a
- 加0等于它本身:a+0=a
最后,我们要学习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在计算加法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相加,然后再将十位数相加,最后再将百位数相加,以此类推。例如:345+728,先计算5+8=13,将3和7相加得10,再将4和2相加得6,最终得到1073。
第二节:减法运算
减法运算和加法运算相反,减法是将两个数的值相减,得出它们的差。例如:7-3=4,表示将7减去3等于4。
同样地,我们要学习减法运算的基本性质。减法具有以下三个性质:
- 减去本身等于0:a-a=0
- 减0等于它本身:a-0=a
-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进行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被减数和减数的大小关系。如果被减数大于减数,则直接进行减法运算;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借位,借位的方法是将被减数的前一位减1,被减数后一位加上10,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例如:34-57,先借位,将3减1得到2,将4加上10得到14,然后进行减法运算,得到-23。
第三节:乘法运算
乘法运算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出它们的积。例如:3×4=12,表示将3和4相乘得到12。
乘法运算也具有以下三个性质:
- 结合律:a×(b×c)=(a×b)×c
- 交换律:a×b=b×a
- 乘1等于它本身:a×1=a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我们首先需要将个位数相乘,然后再将十位数相乘,最后再将百位数相乘,以此类推。例如:45×23,首先计算5×3得15,将5和2相乘得到10,在将4和3相乘得到12,最终得到1035。
就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大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运算方法,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