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丝绸虫——丝绸的背后
丝绸虫——蚕的高级别名
自古以来,丝绸都是极为珍贵的一种纺织品,备受人们推崇。背后则有丝绸虫的存在。丝绸虫是蚕的别称,是文化大宗师孔子所述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说到丝方口皆碎,有能父母生丝者乎”所指的昆虫。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丝绸虫呢?
丝绸生产的历史

据考证,最早的丝绸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发明之一,再进一步说,就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史记》、《礼记》等古籍中均有关于养蚕、制丝的记载。一般认为,丝绸产生于中国,西汉时期随丝绸之路传至国外,但其真实性却难以考究。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对丝绸的热爱和推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中国人开始将蚕的养殖、丝的加工逐渐推至完美,丝绸的魅力也随之展现。区别于其他材质的纺织品,丝绸的柔软、光泽、透气、保暖等特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加之中国古代经济持续发展,商业通航更进一步推动了丝绸的传播。500多年前,丝绸就成为了中国出口产品之一。
探究丝绸虫对丝绸产业的影响

丝绸虫是丝绸背后的重要角色。蚕经过4次蜕皮,变成黄色的、有液体的蛹,最后变成成虫在15-20天之内破茧而出。然后,进入4个月左右的交配期。成蚕主要的养殖温度在24~27℃之间,相对湿度为50%~70%。这是因为蚕的抗病能力较差,外界环境对于蚕的健康影响较大,尤其是对蚕病毒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因此,为了保证蚕的养殖环境,同时保障其人工繁殖,中国古代文化中群众性的蚕桑生产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丝绸虫是丝绸产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蚕的养殖环境有着严厉的要求。在保障蚕的身体健康同时,人们推进蚕的养殖繁殖,并采集蚕茧来进一步加工。正是丝绸虫背后的长期实践与文化积淀,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丝绸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