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的区别
粘着磨损的定义与特征
粘着磨损指的是接触表面上某些微离子之间的粘着而产生的磨损现象。在机械运动中,高温和高压状态下,局部表面间隙变小,此时若微小溶质离子与表面金属形成化学键合结构,被称为挤压粘着,一些分子或离子在局部区域内结合成分子链或分子层,又称为锈蚀粘着,这两种粘着松动后容易形成凸块颗粒,在机械作用下进行连续的塑性变形和破坏,所产生的切应力及阻力不断增大,从而引起表面损伤。粘附磨损产生的颗粒不易形成与切片不同的切痕,往往带有摩擦生热现象,表现出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磨损量。
磨粒磨损的定义与特征
磨粒磨损是指在机械运动中,介质表面由于磨粒的间隙填充、切削及滚动作用等形成的磨损现象。机械磨损有两大类型: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其中磨粒磨损是机械件磨损主要类型之一。磨粒磨损产生的颗粒形成带有切痕的局部裂纹,表现出比粘着磨损低的表面粗糙度和磨损量,其产生的表面凸峰尖锐而不规则,磨损面呈锐角状。
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的区别
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虽然都是机械件磨损的特殊现象,但其磨损过程涉及的物理化学机制不同。粘着磨损是由于材料表面的微小棱角、锋利的角部等等与表面之间存在吸附、接触而引起的,其特点是磨损部位呈现钝角状,磨损表面颗粒凸起。而磨粒磨损则是由于运动介质中的磨料、异物等硬质粒子作用于表面,经过滚动、切削等力的作用,导致表面出现切、削等现象,表面凸峰变小或消失,磨损面呈锐角状。
总结来说,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磨损方式不同。粘着磨损是由于接触表面上某些微分子之间的粘着而产生的磨损,表现出钝角状磨损表面;而磨粒磨损则是由于磨料、异物等硬质粒子与表面之间的滚动、切削等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磨损,表现出锐角状磨损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对不同类型的磨损机理进行区分和分析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更优的表面形态和精度,提高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