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否定浪漫、毁灭日久和唯美主义的爱情观
浪漫主义的爱情观被否定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小说《且介亭杂文》中,早已成为了许多浪漫主义者的口头禅,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经典之作。
然而,在《致橡树》一诗中,作者并没有认可这种浪漫主义的爱情观。他否定了将爱情简单地看作是某种感觉,追求时时刻刻的浪漫,认为这是过于幼稚和浅薄的表现。他用“微雨作愁,深夜无眠,相思成灾,此情可待”的描述,描绘出了爱情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折磨,从而将爱情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毁灭日久主义的爱情观被否定
“爱情是需要长久培养的”,“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唯爱情永存”,“爱情是需要蜕变的”,这些都是关于毁灭日久主义的爱情观的常见描述。然而,诗人在《致橡树》一诗中,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来否定了这种观点。他认为,爱情并不是一种可以靠时间来消弭的情感,而是一种“痛苦”、与“死亡”相伴的存在。因此,人们需要在“爱护”的同时,明白它的脆弱,不断去经营和维护。
唯美主义的爱情观被否定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成为了许多唯美主义者口中的经典,认为爱情是一种绝美、神圣的存在。但是,在《致橡树》一诗中,作者用“可是,我不能没有你,焦急如焚,唯有选择死亡,以消削无益的痴心”否定了这种唯美主义的爱情观。他认为,爱情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神圣的存在,而是与人的本性、情感和现实相关联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面对爱情中的挫折和磨难,从中不断成长和改变。
总之,通过对《致橡树》一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一种较为现实的眼光来看待爱情的。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某个神秘的力量所主宰的,而是由自己的认知、努力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在爱情中,人们需要认同自己的感情、坦诚相待、珍惜所拥有的,而不是在浪漫、毁灭日久和唯美主义的爱情观的幻想中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