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
背景介绍
田间持水量是指田地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储存的雨水或灌溉水的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及水资源利用效益。因此,精确测定田间持水量对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测定方法繁多,但一般分为定量和非定量两种。定量法主要是通过连续浸泡或负压吸附等手段测定土壤持水量的重量或体积,而非定量法则通常是依据土壤表面含水量的变化来估算田间持水量。
测定方法
非定量法的测定方法相对简单,主要有田面覆盖法和田间水分监测法。
田面覆盖法:首先在田间选定测量区域,清理地表杂草,使其平整。然后将完全干燥、质地相近、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的土壤(通常选用沙质土)进行筛分和加水培湿,最终将其铺在测量区域上。铺好后用滴定管沿着土壤表面均匀滴水,滴两到三圈,然后停止滴水。记录田面覆盖土层干燥至达到曲面线上限状态的时间,即为田间持水量。
田间水分监测法:在田间选定测量区域,清理地表杂草并使其平整。然后安装好地下水位监测器并接通电源控制系统。通过监测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土壤表面含水量、土壤深度及土壤壁面水分变化。结合降雨量等综合因素,以一定时间间隔记录田间持水量的变化。
结果分析
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田间持水量测定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最终得出的田间持水量依然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进行田间持水量测定时需要特别注意测量地点的选择、实验过程的标准化、数据收集的精细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和不同水肥管理制度下的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