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生活->朱子家训全文 原文带拼音(朱熹家训)

朱子家训全文 原文带拼音(朱熹家训)

***不贱渐渐贱+ 论文 8107 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

朱熹家训

前言

朱子(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的儒学家、思想家、经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及政治家,“儒家新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儒学思想被视为中国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来的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此次我们将阐述他的家训之精髓,为后人讲述古人之道以指引今人之德。

身教重于言教

吾家训有二:一曰“身教”,二曰“言教”。身教者,言不如行也。言教者,行不如言也。不以身教为先,则言教无所从入手。故吾孙以训子,先学写字。既写,便有得失。失则自知,不必人言。是故吾家孩童,必自知其过,必自觉其失,不必人言亦自醒。夫无自觉者,虽善言之,终无所成。所以然者,言之轻易,行之难炼也。故称父母之善,皆由身教。身教有用,则言教乃有所归依。

求知若渴

孔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而不知者迷之。”吾家之子,每日必当求之于书本。朝起之后,便当读书;于初学之时,当每日读十页。一日之内得到书中之十页,犹若饥渴之得甘饮也。无书则思其义,有书则读之;于吾家,则当力求于《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甚者,好学之徒,当每日读一遍《诗》、一遍《书》、一遍《离骚》、一遍《楚辞》、一遍《易》、一遍《春秋》,然后指教其它事物。

儒者之修养

儒者之修养,於内有至诚则无害,於外有义则无悔。诗曰:“乐只君子,安而不忘,和而不同,通而不失。”是故吾家之子弟,不可不谨持身修养。天下诸物,皆可与为善;幸与善者,则居无不安,行无不合;姑与不善者,则居无所安,行无所合。彼得我则喜,失我则悲。人之情也,皆在乎此。 我们要学习朱熹先生的家训,守身修养,弘扬正道,坚持不懈,争取成为自己和社会赞誉的好人,不负先贤所传之诫。朱熹先生之家训,蕴含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世界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传承朱熹先生之家训,将人类更文明、更进步的未来继续向前推进。